专修专弘净土的大菩萨北宋名臣文彦博
一、治国理政“大神”级别人物
文彦博(1006—1097),字宽夫,北宋名臣,汾州介休(山西介休)人,几度出将入相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任将相五十年,是北宋几代帝王的股肱重臣,声名闻于四夷。
文彦博虽然官居高位,家境富裕,但他平常待人谦逊下士,尊德乐善。他执政于承平之时,史称:"至和以来,共定大计,功成退居,朝野倚重。"
文彦博于辅助朝政,平雪冤狱,处处为百姓着想,多所建树,在北宋中期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,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文彦博自幼就非常聪颖,灌水取球故事流传至今。文彦博进士及第出仕,后因处理西夏边防事务有功,升任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。庆历八年,出任宰相。熙宁年间,王安石在全国推行变法,文彦博极力反对说:“祖宗之法俱在,不须更改。”
其后赋闲洛阳,与富弼、司马光等十三人,效仿白居易九老会故事,置酒赋诗相乐,称之为“洛阳耆英会”,成为反对变法的大本营。哲宗元祐初年,司马光再一次为相,推荐文彦博为宰弼,废除新法,元祐五年辞官。
二、专修弘扬净土大菩萨
文彦博素来信奉佛法,崇信三宝,专修净土。文彦博居京师之日,曾与净严法师结社念佛,专念阿弥陀佛名号,并发愿说:
“愿我常精进,勤修一切善。
愿我了心宗,广度诸含识。”
在此期间,曾召集十万人为净土会,一时士大夫多被其感化,一起力参净土。北宋之时开封人口超过百万,但文彦博能汇集十万人念佛,也足以让今人瞠目结舌,可见其影响力之大。
当时就有人写了一首偈:
“知君胆气大如天,愿结西方十万缘。
不为一身求活计,大家齐上渡头船。”
由此可知,文彦博集十万人念佛也不只是为自己,而是希望大家一起学佛念佛,都能获得解脱。
史书记载,文彦博年九十,临终之时,无病无痛,口诵佛号,安然坐化。
三、轶事永流传
1、文彦博自幼聪明过人,一次,他和几个同伴在草地上踢球,一不小心,球掉进一个树洞。同伴们趴在洞口伸手摸球摸不到,用棍子到洞里拨球也够不到。大家正在焦急时,文彦博想出了个好办法,把水灌入树洞中,水满而球浮出。这就是"文彦博灌水浮球"的故事。
2、文彦博在成都任职时,曾经在一个大雪天中宴请宾客,夜深了还没有散席。随从的士兵有人大发牢骚,并且把井亭拆掉烧了避寒。一个军校把这些向文彦博报告了,席上的宾客听后都吓得直打颤。
文彦博镇定地说:"天气也确实冷,就让他们把井亭拆了去烤火吧。"说毕神色自若地继续照旧饮酒。
随从的士兵们泄了气,再也没有找借口闹事。第二天,文彦博查问清是谁先动手拆井亭,把此人杖责一顿押送走了。
3、元丰末年,文彦博致仕回到洛阳。当时他已年近八十,神宗看到他身体康强,就问:"您摄生也有道吗?"
文彦博对:"没有别的。臣只是能任随其意、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,不因外物而伤和气,不敢做过分的事,事情做的正好就行了。"
神宗认为文彦博说的是著名的言论。
4、元佑年间,辽朝派使者耶律永昌、刘霄来访问,苏轼接待,同使者一起拜谒哲宗。
在殿门外使者望见文彦博,退立改容说道:"这是潞国公吧?"并问文彦博年寿。
苏轼回答后,使者说:"年寿如此高,但身体怎么这么健壮。"
苏轼说:"使者还只看到了他的容貌,没有听见他说话。他综理各种事情,极其精练,即使少年也赶不上;他学问贯古通今,即使专门名家也有不如。"
使者崇敬地说:"文彦博真是天下异人。"
文彦博回洛阳后,西羌首领温溪心有匹名马,请求边境官吏,愿意把名马赠送给文彦博,哲宗特诏允许。他被四夷之人崇重达到了如此程度。
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,
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、众读者、转发者
⊙部分图文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⊙转发分享至朋友圈,福慧日增,功德无量
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
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